星期四, 12月 20, 2007

商務與聖經

商務110週年,在07.12《號角》月報p.10一篇文章,由李志剛執筆。

過去一直知商務早年靠所教科書發達,原來早年還承印《聖經》,因為夏端芳、鮑咸恩、鮑咸昌和高鳳池4年創辦人(不清楚還有沒有其他)是上海長老會清心中學同學,是上海長老會的領袖。在香港,直至50年代商務仍為香港聖經公會印刷《聖經》。

星期四, 12月 13, 2007

台灣的簡體字書店

因為Lucia在blog上談到中國歷史,搭訕提到香港陳雲那套中國傳統顯、密之分(外用儒家,實則行法家和道家)。她後來再問起陳雲的書,便上網去找點資料,發現還有一位研究中國經濟的陳雲(應不是那位已故中共領導人),早於04年已研究廣東經濟可追上台灣(《超越台灣》,無記錯07年廣東的的GDP真的超越台灣了!),出版社叫秋水堂。

找秋水堂資料,查不到,倒發現原來是台大附近一家有名的簡體字書店!03年中才創立。

香港有許多簡體字書店,但有幾多家會有出版呢?還要成立一年左右便已經出書了!是因為靠近台大的關係,還是因為兩地出版市場容量始終不同呢?

星期五, 8月 10, 2007

無涯

搬屋清理舊書,正打算丟掉十年前買入,三聯出版周振鶴寫的《隨無涯之旅》,是讀書文叢中的一種。昨天因事路過荃灣三聯,入內看一看簡體字書,竟發現此書的2007年新版,定價由人民幣15.9加至24。我打算捨棄的,別人倒要再版啦!

星期六, 6月 23, 2007

阿拉斯加之死

在柬埔寨短宣行程中看完《阿拉斯加之死》,又像是另一巧妙的安排。書中主角克理斯有一份執著,又好體能,大學畢業後人間消失,捐掉所有財產,把餘下的鈔面零錢消光,然後不理家人,到美國四處浪遊,包括野外求生。

最後前往心目中的聖地阿拉斯加,在荒野生存超過100天,終因進食錯誤,死在野地。作者比對克理斯的荒唐行徑和自己成長時的作為,以及美國史上另一些個人野外死亡/失蹤事件,描繪出克里斯的性格和心路歷程。

相較少時喜歡一個人背囊行,不善合群,又自傲於個人的丁點學識,其實我和死者不過是同一類人,只是克里斯是天才,而我只是一事無成又怕死。

星期四, 6月 14, 2007

黑夜盡處是黎明

薄薄一冊,由於太重視情節故事,反而及不上《追龍》扣人心弦,把好好的見證有點 ... 無法完全表達神的心意。就似跟送的神彩飛揚VCD (想不到VCD入面竟有現時Eternity Girls的同工Candy),給人影音使團的水準就是如此的感覺。

當然,書薄一點,也較適合基層人閱讀,或許背後有出版者的目的。

我倒對黎振滿牧師肝病痊癒的見證很感興趣,染上肝病,屢醫不好,甚至對神失望。他應該也曾祈禱求醫治,自己曾試過祈禱醫好別人,神卻不答允醫好自己,他是什麼心情呢?到最後他決定寧可死在講壇上,而不是死在床上,幾年肝病竟忽然自動消失。這點見證,實在是又一篇很好的教導。

最感人的並非肝病好了,而是他那一點「即或不然」的信心。

(後記:記得結婚之時,我們在取代油畫的 iMac slideshow 上宣告約書亞記中的「至於我和我的家,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」。同一句話對黎振滿牧師而言,則是開放自己的家以至整個生活,作有需要者的中途宿舍,作他們的生命牧者。當初,我實在未想清楚這句聖經話語可以隱含的無限意義。)

靈卓

我不明白,神為什麼安排在這個星期頭3天,要我一口氣看完《柴米油鹽醬醋茶 ─ 復興增長七件事》、《黃羊川》和《追龍》這3本書。

這本《追龍》在Joyce書架上放了很久,早簡略聽聞作者潘靈卓的事蹟不簡單,走到以前的三不管地帶九龍城寨向道友傳福音,今天不少前身是道友的牧師傳道人,都是潘小姐帶出來的。但因為對吸毒這事有點恐懼和抗拒,我一直無意把書拿下來讀。

這星期Joyce要帶領一批台灣來的牧者,四出參觀基層事工,預備日後在台灣推動發展。星期二晚到廟街福臨教會聽黎振滿牧師分享,黎送了一本簽名版《黑夜盡處是黎明》給她,令她很大感觸。其實,教會也有這本書,還是我買回來的,但一直沒有人借閱。

《黑》的封底有潘靈卓的照片,刺激我今早把《追》拿下來看,一看不得了,竟被吸引下去,邊看邊哭。我在哭什麼呢?為香港人的冷漠?她遇上種種不如意事?世人的軟弱 ?那一個個犯罪、坎坷的生命?還是只是借機會,把隱藏在我內心中 許多的傷痛、悔疚、認罪,也借機會宣泄出來?
是的,潘靈卓是靈恩派,在書中常提說方言(但必有翻方言),祈禱醫治。然而,我實在認為其他人沒資格批評(描述倒是可以的)她是靈恩派 。

最記得書中兩句話:
妳做了許多慈惠的工作。 不,我只是作一個基督徒。
你知道什麼是犯罪嗎?
知!犯罪就是自把自為。
潘一直定睛在神的身上,不以眼前事工上短期的成果,委協或有損那堅守的道(或原則),實是每一位站在前線的人都要時刻警醒。

星期二, 6月 12, 2007

神在開道路

《黃羊川》一本阿信早於2001年就幫我從台灣帶回來的書。知道這本書因為台灣IT名人,當時notebook代工三雄之一英業達的溫世仁。他走到大西北,支持當地學校上網,時間剛好撞上江澤民等呼籲開發大西北,記得後來招待黃羊川學生訪問京、津到英業達,過程還上了中央電視!

近來一直看Ailie借我的《給我報報》,看到最後一本《性的解析》不是太對味,轉了看《龍應台的香港筆記》調劑。星期日因回教會用《長尾理論》換了阿K的《柴米油鹽醬醋茶》,回家便一口氣看完。看完有些思緒紛紛,報報和龍應台都不想碰,便隨意在書架上挑了《黃羊川》出來。

讀下去,才知事情的緣起並非因為溫世仁,而是他手下英業達天津分公司總經理林光信,而林原來是一位基督徒,他 在大西北竟教當地學生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!

在正要隻身出發前往柬埔寨鄉 村教會的前夕,看林在西北所做的,他怎樣看貧窮、扶貧和脫貧,為何執著於要幫 助他們上網,怎樣將愛心事工與企業工作分隔,實在是給我無限的提醒。

柬埔寨磅清揚相對中國大西北其實富足多了,但論到開發那無窮的寶藏 ─ 人的智力,確仍大有空間。林怎樣將創造主滲入與學生的對話中,向他們宣講利他思想,以及讓他們上網推銷手工藝品,作民間特色研究,都給人無限啟發。

這時機上的巧合,在我看來就是神的啟示了。

星期一, 6月 11, 2007

為教會做體檢

柴米油鹽醬醋茶 ─ 復興增長七件事

又一本談天式的作品,作者以
- 柴 (對福音火熱)
- 米 (宣講聖經知識 、講道傳道)
- 油 (恩膏、恩賜)
- 鹽 (在社會中作好見證、過好生 活)
- 醬 (行政事務)
- 醋 (願嚐苦杯、背十架)
- 茶 (關係佈道、 團契溝通)
七大項,視作教會興旺的基礎。

沒有執行策略、沒有實證分析、沒有辯證討論,也沒有step by step。例子全部都剪一片段出來,沒有前因後果,只求支持自已 的論點。坦白說,以我這類系統思維人來說,對這樣的書內心不太尊重,當然可以愉快閱讀(字大又疏,不是太太說要睡覺了我可以一晚 看完才上床),但這些並非我眼中的真知識。

然而這又有什麼關係呢?按著作者列舉的7項,一面看一面反思我們教會、我們傳道,以及我自己,這7點確是很好的提醒。彷彿一面照 妖鏡,一下子許多不足處立即現形。

當然,好少人、好少教會能7項俱全,少不免有所偏重。7項要素全面推行時,也很容易出現衝突,最後難免要排優先次序,作出選擇犧 牲。但拿7項要素對比一下,真有如全身體檢,不容你否認各項缺點 與不足。

作者說的許多復興現像,我未接觸到,不確定,心想背後少不免也會 有許多問題。
作者行文中有時暗中自誇了幾句,也可一笑置之,自信 的人少不免這樣。
至於作者點破的一些老問題,例如美國幾千人大教會每星期最多僅十數人願意去佈道,新加坡復興教會的信徒不願讓他們信主的菲傭、印傭星期日多放半天假去上教會,熱心佈道的人工作生活可能一團遭, 四出參與特會的人竟沒有固定的教會生活。這些在我看來都不是審判,而是好好的忠告、提醒、點破,叫人日後能時刻反省。

星期六, 6月 02, 2007

丈量人間 (丈量世界)

aNobbi上網友Angie的這句短評最貼題:
看完之後覺得,那個文案寫的也真是太聳動了.....

兩個不討人喜歡的傢伙,一個是天才(高斯),一個有驚人的意志力(洪堡),總言之就是常人眼中的怪胎,作者又用一種很旁觀的方式在述說,故事又不像故事。假如你自問只是平凡人一個,你不會喜歡這本書的,因為你無法理解他們、接納他們,以至欣賞他們。

然而,這本書卻在德國暢銷。主角都是現代德國出現前的人物,那時代的愛國心也不像民族國家時代,至少兩位主角在作者筆下都是崇尚個人高於國家的。德國這個民族,實在很... 恐怖!

我呢?我給這本書的評分低,但卻一口氣花3天便看完了。我究竟始終不外是一個平凡人,還是一個不妥協的怪胎?

星期五, 5月 25, 2007

aNobii 得書記

近來很迷網上的電子書架 aNobii,有天在aNobii增添欲購書單,發現「香港讀書人」群組的發哥哥剛巧有一 本林達的《我也有一個夢想》可售,於是透過「訊息」聯 絡。結果他竟願意免費送給我,5月23日便入東涌去取書,地鐵來回不用出閘。結果他看我的欲購書單,發現還有本《丈量世界》可送贈,於是臨時加料,令我意外驚喜,今次真是賺翻了!
感謝!

星期三, 4月 25, 2007

書香情緣

這本書其實沒有出版(publish字源to make known publicly)的必要,也是藝術發展局補助才能出版的。成書時間約十年前(95-97),是一班中學圖書館主任的文章結集,加一些名人和圖書館領袖生作品,字印得太太的,沒有微言大意,文筆也很寡,屬小圈子玩意。

書前提到許多閱讀網站,如今十年過去,不少都煙消雲散,看來閱讀風氣在網絡時代真的衰退了。
正如常理,有歷史、有資源、有校長支持、名校的圖書館搞起來自然事半功倍,但這些學校的圖書館主任,恐怕未必和教協的圖書館主任組來往密切,書中文章,不少都非來自名校。

反而看到後尾,一些主任明知沒有晉升機會,學校又要那樣沒那樣,但仍不死心,想方設法提升校內的讀書風氣,忽然叫我想起教會圖書文字組的事奉。我是安於教會讀書風氣不再,還是有想過各種方法,並致力改變呢?實在是很及時的提醒。

星期三, 4月 18, 2007

藤蘿花餅

大陸作家劉心武的飲食散文,台灣二魚文化於2002年4月出版繁體版,大陸雲南人民出版社到2006年5月才出簡體版,不過由單色改為附彩圖。
這也算是另一種全球化現象吧?

不想上班


南韓人寫的輕漫畫,由內地書店翻譯出版,一名香港人在深圳書城買了,懂得一面看一面笑。這便叫全球化了吧?
作家還有網站 www.gamzadori.com ,附韓、日、英、中(簡)文版,真的夠全球化了。

星期日, 4月 08, 2007

101間香港教會經驗分析

雖然有很多地方和作者想法不一樣,但作者的基本意念卻完全認同。書中不論是理論層面,或個案分析,都沒有老套地引(聖)經據典 ,真能以事論事。

簡單說,教會不能關在四面牆中,必須走出去佈道。佈道要靠關係,很難憑空搞聚會或從街頭拉人進來,這樣很難留 下來裁培成長。透過關係,從旁觀察,互相支持,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。

佈道之中,為教會未來成長打算,以青少年、中學生最重要。有條件做的都要去做。香港教會近年停滯不前,正在於許多教會只顧照顧自己弟兄姊妹 的子女,近親繁殖。

吊詭的是,自少返教會的,可能最抗拒就是返教會。那些家庭反對還是要回教會的,反而更能顯示福音的吸引力,甚 至會反過來刺激原生教會子女。

單論教會增長來說,實在再正確沒有。

星期四, 3月 22, 2007

香港飲食文化

2005年返台灣過年,桃園誠品書店闢有飲食文化專櫃。今天到銅鑼灣商務,也會在3樓發現一書櫃「飲食文化」,陣容或許單薄一點,但也反映了兩岸三地的出版動向。

飲食文化出版蓬勃,多樣化、本土化隨之而來。梁家權在《都市日報》專欄寫的香港道地飲食,最後結集成書,出完一本又一本,分別是《尋找失落的菠蘿油》、《沒有粉絲的碗仔翅》以及《食蛋撻的路線圖》。萬里索性找歐陽應霽出《香港味道》,一書四冊,先出兩冊。台灣大塊文化還拿了去當地出版,暫1冊,書名由《移山填海西米撈》和《沒有絲襪的奶茶》改為《酒樓茶肆精華極品》,風味全失!

和內地出版的《我的川菜生活》和《潮菜天下》相比,香港飲食文化出版的本土化、地方主義,發展可算慢了。這也無可奈何,中國八大菜系(魯、川、粵、閩、蘇、浙、湘、徽)只有粵菜無港菜,香港特色飲食始終只是蛋撻和奶茶等中西結合玩意,不像別人有整個菜系去發揮。

星期三, 3月 21, 2007

人在江湖

到高雄找拜訪趙老大的餃子館,少不免要找他的新書簽名。香港沒進貨,桃園的書店也沒有,要到台北才買到。書叫《趙老大闖江湖》,記述他的過去,特別是過去台灣新聞界的面貌。看「前言」說前作《趙老大的餃子館》很成功,迅速三版,因此大塊文化(現在又稱網路與書)便請他添食,於是出了《闖江湖》。

《闖江湖》內容同樣精彩,但少不免有點明日黃花說當年的感覺,不似《餃子館》那樣容易勾起共鳴。

書中最後寫他「遊走中國」系列在《時報周刊》停載的前因後果。大意是之前得大老闆余紀忠支持,與總編輯張國立咬弦。余氏一死,張便停了他的專欄,改由其妻(趙薇,但不是小燕子)執筆,然後兩人趁機會拿公費到大陸渡蜜月去。

網上搜尋,張在台灣出過多本書,是流行書作者。最妙是兩人雖有心病,但趙老大《遊走中國》首冊還是寫了序。人在江湖,便是這樣。

星期四, 3月 01, 2007

台灣的讀書風氣

誠品在台北開了新的旗艦店,在市政府捷運站與101大廈之間,屬高級百貨公司區。去到竟然忘了照相,可能天氣太冷,內心對閱讀的熱情早冷卻了。

店高6層,頂樓是高級食肆和畫展藝廊,食肆為主。5樓是童裝部,有一家兒童書店。
4樓賣文具、日本書、藝術畫冊、CD等。
3樓才是文史哲類圖書,還有簡體字及電腦、考試用書,賣飲食書附近有料理台,設想周到。2樓賣新書和雜誌,最多人。
地下一樓和百貨公司無分別,高級時裝和精品。地底一層則是年輕人時裝和休閒用品,地底二層是foodcourt,質素較桃園的百貨公司還要好,當中發現有2006年台北國際牛肉麵節的創意組第3名,用烏龍麵來做。

又今年誠品的主題似乎是推閱讀文化,不過無錢,人也變冷淡了。只打算買周浩正的《編輯道》(blog文章結集)。時間太趕,最終錯過了。

走著走著,想起香港許多人說書價貴(包括我),但大家都知道台灣書的價錢,較香港出版的還要貴。若論收入,其實香港一般人的收入比台灣更高(可支配收入則不清楚)。台灣讀書風氣勝香港,從此可見一班。

星期六, 2月 03, 2007

印刷書的誕生

又是這樣。上年(05年底)老貓選一本年度書,挑了自己編的《印刷書的誕生》。雖然硬皮本定價昂貴,要台幣NTD600,香港又沒有售,仍冒名託Danny買了。後來因為博客來送錯書,Danny過年時拿不到,要Jerry事後趁到台灣時再帶回來。

如今轉眼一年,今天在商務看到內地版面世了。廣東師範出版,定價只是人民幣38元,譯者還是同一位李鴻志,天呀!

星期六, 1月 27, 2007

上帝的選擇

在物理把宇宙的創生化約成一道方程式之後,是否還有上帝的地位?我問我的一位同僚這個問題。他在宇宙創生這問題上做過很重要的計算,也是上帝虔誠的信徒。他回答說,雖然物理可以描述被創生的是什麼,創世這事仍然不在物理範疇內。我接著說,可是你的方程式並沒有留給上帝任何的自由,他的回答是:「這是衪自己的選擇。」

Alan Lightman著、丘宏義譯
《時間旅行和老爸喬的菸斗》(Dance For Two)
p.183 「宇宙起源」

Alan Lightman說是童方元譯那本《愛因斯坦之夢》的原作者

平凡

在一個不為人注意的角落,做著一件無足為奇的事情,這不就是大多數人的寫照嗎?這不是生命的缺憾,反而是更真實、更恆久的生活。

孫秀惠《跌倒在旅行地圖上》
p.144 「柏格蒙的小男孩」

星期三, 1月 24, 2007

香港書店巡禮

要不是清理書架掉舊書,還不知道自已98年已看過這本《香港書店巡禮》。徐振邦、方禮年、翁文英合著,原以星島上的專欄內容為主,97年出版,已有修訂再版。藝術發展局資助,獲益出版。

為什麼看過會全無印象呢?這類書近來台灣不是頗流行嗎?

因為內文太過流水帳了。是因為香港書店沒有什麼特色可言嗎?也不是,像中頁介給藝術書店3章,我便有點印象,較有特色,但仍是乾巴巴的。

我猜是因為香港報業的生態吧?說是為讀者服務,強調工具性,要作者一看便如指南知所當知,於是便流於羅列各種fact。文章不是這樣寫的,就算你不想這樣辦,上頭還是要你這樣改,結集起來時便不耐讀了。

這便是香港文化貧瘠之處。

星期六, 1月 20, 2007

閱讀的意外

2000年買下《推開文學家的門》(成寒著‧天培出版),沒有太大期望,已看過不少這裡逛書店、咖啡店的書,又是我不熟悉的英國文學,拖到今天才拿出來看,準備清理。

不過看了一半,已發覺比那些逛書店的書都要好,捨不得棄掉。因為除了介紹,文中還加入了作者的個人,資料之外,更加有血有肉,有人生的感嘆。

上網一查,原來04年已出了第二冊《方塔迴旋梯》,由中時出版。第一冊也出了簡體版,作者還有他的Blog。

成寒的Blog
中時網站介紹

最令我意外的,還不是這些,而是一段巧合。

之前剛看了《帶著電腦去歐洲旅行》,一個台灣年輕人,97年到德國短期修德文,順道四出去闖。內容不在各地的風光,而是看他怎樣的沒章法。在書中他一再引述:「林中有兩條路,他選了較少人行的,從此世界便變得不一樣。」

看完《電腦》之後接著看這本《門》,竟見到這段說話的出處!出自甘迺迪總統就職禮上朗誦的詩人Robert Frost的A Road Not Taken。實在太巧了,實在太妙了!

大陸的咖啡

陳丹燕,原本是上海的兒童圖書編輯,寫過《上海的金枝玉葉》、《上海的風花雪月》等老上海作品,台灣爾雅出品。

這本《咖啡苦不苦》,是一套五冊歐遊雜憶,另外四本是《今晚去哪裡?》、《被神的手指點過》、《哪顆星墜落了》以及《十字架的重》,由雲南人民出版2001年出版,06年上海譯文出版社有再版,在台灣則由天培出繁體版,02年出版時用原名《咖啡苦不苦》,05年再版時再名《流連歐洲咖啡館》,更加貼題亦更合marketing,但就少了點文學。

我01年買了《咖啡》和《今晚》兩冊,最近才清理藏書才拿出來匆匆地看,因是圖冊,內容很少,看得很快。《今晚》未看完已知可以掉棄,《咖啡》卻令我有另一番感受,適相片,陳丹燕完全無法和台灣類似的著作相比,像張立的咖啡三部曲。但論文學內容,論學養,陳在書中是流露最多,因此她所看的,已不僅是每一家咖啡館的陳設或歷史了。

內地作品和港台作品的差別,或許就在這裡。

星期六, 1月 13, 2007

台灣出版小巨人

真正的文學在寫盡天下蒼生,
寫盡苦難大眾的眾生相,
寫盡他們的希望和眼淚,
以及眼淚背後不屈服的死靈魂。

《嗨!再來一杯天國的咖啡 ─ 沈登恩紀念文集》
p.42 「台灣文學躍上國際文壇」 沈登恩 (餘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