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1月 07, 2011

人生走一回

關於書

合上書,覺得作者想表達的,和書名(不去會死)和介紹有點不同。書名那些目的就是為了銷書,讓你猜想內容一定很精彩,有許多有趣、稀奇古怪的事蹟。內容無疑不乏有趣吸引的地方,但作者花了7年時間踏單車環遊全球,經歷種種只抽取極少部份填入書中,和坊間許多「旅遊成長」書相較,實在十分精簡,讀起來很輕鬆和沒有拖沓的感覺。

作者其實想說的,是他7年間的領受和啟悟。假如擔正這旗號,書未必這麼好賣。然而,也因為這啟悟(生命之可貴),令這本書超出坊間許多類似的作品。

關於閱讀

其實,這本書的開首並不吸引,談作者出發前的心路歷程,換到網上去,相信未必能吸引人看下去。

這樣的篇幅,放到網上,相信人們也自然會挑有趣歷奇的篇幅去看,不一定會沿著作者的記述由頭看下來。

假如這樣,便會很容易錯過或感受不到作者的啟悟了。書本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的,一些領受,確是要專注沉浸在其中才能得著的。

關於港日

日本人口>1億2500萬,因此作者在路上不時可以碰到日本人,甚至結伴同行。香港得700萬人口,很難有這樣的福氣。

只是假如一名香港人要放下事業3-7年,作這樣的環球單車旅行創舉,他所承受的壓力和助力,和作者比較又會如何呢?會否許多人只視他為傻瓜?不負責任?應該早一點置業?

或許香港太小,承受太多的生存壓力,總覺得香港的天空不像日本那樣寬廣。

關於年紀

其實,長途騎單車,還要上山下坡,載著40kg行李,還是要趁年輕好。

很奇怪,看到作者介紹誠大哥出場時,不久我便有這感覺 ─ 這位誠大哥「要」死,那是另一位同行者清田君出場時感受不到的。

再想想,假如年輕20年,看這本書,或許我會興起「有為者亦若是」的感動。對了,當年跑到尼泊爾行山,不就是因為《明報》周刊上的一篇稿嗎?

「要趁年輕看看這個世界!」多動聽的口號呢?如今翻看著,作者提到旅程中的「麻木感」,我倒覺會心微笑。或許就是因為這種歲月磨洗,在書結束前,作者談在新疆絲路上奔馳時的啟悟,於我心是那麼的共鳴。

其實不用環遊世界,每個人都可以用他的方式,剎那間像火柴擦著那樣,得到一時的人生啟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