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三, 6月 29, 2005

SARS遠去的日子


在觀塘APM發現了本《我最寶貴的》,三聯出版,原是香港樂施會的一個展覽,變成內地富裕地區中學的一場社會調查活動,最後變成了這本書。想不到,內地也踏出這一步了。

書本中英對照,鬼佬的序言明顯寫得有感情,不像中文的序言更多地把這視為一場社會運動。不過,英文序言中提的封面照片,和現時書中用的明顯有別。


這本書令我想起之前無國界醫生出版的《寫在救援的側面》,如今在書店已很難見到了,應該有一定支持者吧?

SARS過後,香港人像有點變化,但又好像根本沒有。
經濟日報出版,去年沈祖堯的《不一樣的天空》和今年鍾尚志的《刀下留人》,都有人談論,但更多似乎只在其話題性,而非醫德、醫者的精神等,就如電視上的韓劇「大長今」和「醫道」。


樂施會網址:www.oxfam.org.hk
無國家醫生網址:www.msf.org.hk
經濟日報出版社:www.etpress.com.hk

星期五, 6月 17, 2005

咖啡的國度


最近發現香港經濟日報出版社原來也出了一本談咖啡店的《蒲公英領土》,不過今次談的既非美國、歐洲或台灣,而是南韓!

另外,台灣麥田又有本《蘇格拉底咖啡館》,不過那不是談咖啡的,而是講哲學。原著Socrates Cafe: A Fresh Taste of Philosophy,Christopher Phillips著。

星期五, 6月 03, 2005

到便利店看潮流


台灣的便利店,帶給我許多回憶。

大學讀書時,便利店開始流行,當時7-11的廣告是「梗有一間係左近」。但我嫌貴,好少光顧,連曾受許多年青人歡迎的「思樂冰」,我一杯也沒喝過。

當 時對7-11的認識就是24小時營業,而不知道7-11是朝7晚11咁解。因為第一次看到7-11是讀《明報月刊》一篇談《大趨勢》的文章,那時《第三次 浪潮》、《未來的衝擊》和《大趨勢》被趙紫陽一派奉為顯學(未來學)。那次「明月」便借7-11來說明24小時運作的大趨勢。許多年後,我才知歐洲的7- 11入夜便關門。今天,更明白許多地鐵站的7-11都是晚上關門的。

對7-11的親身密切接觸,還數第一次獨個兒去台灣。那兒的7-11真多,去過幾家地方都比香港的大,還有熱食如蒸包等,覺得很新鮮。幫趁多次,就像麥當勞之於背囊客,7-11在台灣也給我「沿途有你」的好感。

之後看過陳水扁當台北市長年代一班年輕人編的《在台北生存的100個理由》,一本怪書奇書,當中有篇談7-11的鬼話(7-11應提供自閉空間),對當時已身為自由人的我來說實在覺得有點妙。當上自由人後,越來越晚睡覺,喜歡半夜落街閒逛、喝啤酒,7-11/OK更成為我的好拍檔。也是那時候才知,晚上的便利店可以十分熱鬧,一點不較白天遜色。

後 來,隨著便利店在台灣迅速發展,深入生活,慢慢成為一套顯學。於是網絡作家蔡智恆在《第一次親蜜接觸》後有《7-Eleven之戀》,台灣還出版及翻譯了 《零售創新:7-Eleven成功之秘》、《7-Eleven零售聖經》、《7-Eleven物語》和《7-11的流通革命》等書。

某次 無意中在光華文化中心看《天下》雜誌,大談7-11在台灣的成功經驗,更是精彩,想不到7-11當年在台灣竟然蝕了7年,幸好統一財團願意撐下去。最後7 -11成功,賣即食麵的變成零售業鉅子,之後又帶出賣咖啡的Starbucks。這些早在看《高清愿傳》時已看過了。如今統一甚至入股台灣博客來,網上買 書可到7-11取貨!

05年,天下終於出版《台灣7 Eleven創新行銷學─每天600萬個感動》, 雖然明知是自吹自擂之作,一面倒讚好,但還是開心買下來,延續那一點與7-11的姻緣。書寫得頗有興味,能擴及社會的角度,例如7-11和旅遊境點,在離 島區的7-11,7-11的貨架更新速率、便利店的冷凍系統、7-11的滲透力等。記得早幾年台灣經濟差時,7-11推出40台幣的國民便當,盛極一時, 連Acer都嚷著說要推出「國民電腦」。今天香港便利店的十元飯盒,成行成市,其實便是由此而來。

總言之,逛7-11看潮流是沒錯的。

看 完書後查了點資料,發現書中所列數字和網上找到的有點出入,但無損7-11的盛名。根據台灣公平會資料,當地2004年底有7539家便利店。其中統一超 商(即7-11)佔46%,全家便利店佔約20%,第3位萊爾富12%,由第四位起市佔率降至10%以下。注意,第四位OK (9.8%)和第五位福客多 (4.4%)背後都有統一超商注資,統一集團的市佔率根本遠超50%,和全家差不多已寡頭壟斷。以台灣2270萬人口計,平均約3000人就有一家便利 店。

在香港,僅知7-11有分店>600家(連收購地利店後變身的7-11 Express),OK假如根據網上的資料數算,有分店212家。估計香港要8000~8500人才有一家便利店,和台灣相差成倍。

[後記] 馬英九當上台北市長後,找了《100個理由》的其中一位作者許允斌策劃,由市政府出版了本《瞻前顧後:台北的絕版、復刻與新生》,那時托朋友從台灣買回來,結果很失望,和前作相差太遠了。之後香港的文化人東施傚顰,出了本《愛恨香港的101個理由》,更加失敗。有些事,可一不可再,怨不得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