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11月 01, 2010

垃圾堆上的神蹟

簡簡單單的力量

在《倚天屠龍記》卷首,覺遠大師圓寂前,無意識地唸誦《九陽真經》,那時有張三豐、郭襄和羅漢堂首席無色禪師在場。三人中,以無色武功最高,因此得其精。郭襄因父親郭大俠和母親前丐幫幫主黃蓉的關係,行走江湖見多識廣,因此得其博。張三豐在三人中可算是白紙一張,因此得其純。

有時候,「純粹」也是一種力量。

看Rolland & Heidi Baker的《垃圾堆上的神蹟》,讓我想到的就是「純」。信耶穌,可以信得這樣直接、簡單、單純,就像「簡簡單單的愛情」。這可是我這些自少就追求「舉一反四」的人,所無法希冀的。村上春樹筆下《遇見100%的女孩》的現代人,恐怕也很難體會。

Blog式書寫

先說回這本書的內容,《垃圾堆》已是第三本Rolland & Heidi Baker的譯著,今次標榜以blog的形式記錄,也夾雜了其他同工的「貼文」和網友回應。英文版2007年出版,內容記錄則在2005年4月至2006年9月之間。既省功夫又追上時代,可知兩位宣教士沒有與外界脫節。

問題是,你試過一口氣追看某blog一篇又一篇文讀下去嗎?可以讀多久?連續兩、三小時?一口氣連看數天?

相信這樣看的人少之又少。Blog的文化是片斷式的,順時間軸串起來,根本就和一般圖書的「閱讀動線」設計是兩回事。因此這本《垃圾堆》不好看,如你對他們的彩虹事工沒有基本認識,恐怕要看上1/3才能掌握較清楚的圖畫。當然,「捱」過了這一關,你對他們事工的認識會更真實,而不像一般書本那樣整理過後的「系統化」。

例如書中有其他同工的留言,你便可以看到他們的內心,同樣是由西方跑到莫三比克,但寫出來絕不會像Heidi那樣不斷的只是愛!愛!愛!總有一些現代人的掙扎,和對現實環境的反思(eg. 國慶大餐 vs 貧民)。此外,書中還有他們事工遇到困難時的記錄,例如Heidi重病,以及政界有批評意見等。這點支支節節,倒是我感興趣的。

能醫不自醫

說回一直令我思想的「神蹟醫治」問題。上次看《永遠不缺》,Heidi以神蹟醫治瞎子作結,帶出看不見的可能是西方教會。今次她說多了一點,原來最初三位她成功經歷治好瞎眼的,都是女性,都和她一樣叫「海蒂媽媽」。她認為這不是偶然的,問神為什麼,感受的回應是:「因為海蒂妳也是瞎眼的!」她當然不同意(她也知這是不容爭辯的),然後聖靈再感動她,因為重要的不是醫治瞎眼的莫三比克貧民,而是要醫治西方瞎了眼的教會!後來她才改變事奉方向,每年花1/3時間四出講道分享,宣傳異象。

而走上這一段路,背後還有另一故事,她染上了金黃葡萄球菌!由於教會宣傳偏好五成講到十足,因此我特別wiki了書中所記的病毒名稱和抗生素,應沒說謊。這耐藥細菌令人全身乏力,很難醫治,Heidi經常出入貧困地方,可以在垃圾山敬拜、跪地按手禱告,染病絕對正常。趕去南非醫治,沒多大起色。

這先引起一個問題:為什麼她能神蹟醫治,卻醫不好自己?神沒有回應她的禱告?她倒沒有這疑問,只是不絕為醫療中每一寸進感恩,將病房變成造就人的地方。

後來醫生表示難以根治,她事前應承了到加拿大講道,便說要去找「更大的醫生」。(疑問:為何在這樣的情況下醫院仍會放人,海關又給她出入境。)於是跑到大會去,靠扶著講台談「恩典與喜樂」(想想她那時的情況卻仍在談恩典、喜樂!),結果說到中途已在台上跳舞。講完道立即去看專科,帶同南非醫生的報告,檢查結果卻是她已經痊癒了!

道不盡的「秘密」

不過,之後他們也改變了生活作息,不再不斷向前衝,這才有後來每年花1/3時間四出分享講道。

之前看網上的資料,有人質疑她經常飛來飛去,怎能服事莫三比克有需要的人。雖然不同意網上「陰謀論」式的批評,但這確是一個事實,他們也說明每年分1/3時間去外國分享。看了這節,才明白背後的原委。只是在網上要解釋,試問又怎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得好呢?

神蹟醫治種種

還有一次,她們到偏遠地方佈道,神蹟醫治。已記不得是聾人還是跛子,總之醫不好。但她滿有信心的,叫對方將來假如痊癒了,一定要通知她(你講野呀?!)第二天她們走了,往別村。但那病人忽然好了,記起她的話,村民認為一定要通知她,便跑了數小時到鄰村去,找到她便說過不停,感謝神。原來那時她正和該村一位有地位的穆斯林談話,對方聽到鄰村人的真實分享,對耶穌的態度立即轉變。

又一次,這次不是她們親身經歷,是她們的牧師學生回村後,想到穆斯林區佈道。對方領袖拒絕,於是他反建議開醫治大會治病。(在香港這肯定會被指「神學不正確」,也沒有牧師敢這樣反建議吧?)

神蹟醫治?好!就讓你試試(當地缺醫乏藥),一上來就找個又盲又聾之類,總之就是即使在香港也未必能即刻醫好。但那牧師真的祈禱就好了。不得了!領袖態度180度轉變,立即呼籲全村有病的人都來,宣稱這是真的,福音就此傳開。

還有一次,說盲眼的人,洗禮後眼就開了。洗禮只是一個儀式嗎?信主讀經越久,即使沒有她這次記載,我也越來越相信洗禮不只是一個儀式,她這記載更加強了我的想法。

醫治 vs 醫藥

那麼神蹟醫治是否萬萬歲歲呢?在書的很早部分,她的一位訪問同工便寫blog道,她們見到很多神蹟醫治,但需要更多更多!因為那裡的需要實在太大了。又Heidi等也在書中偶然呼籲,他們極需要懂醫藥的人來幫手。

神蹟醫治不是用來取代現代醫藥,現代醫學也不能代替神蹟醫治。

一粒麥子

到最後,很驚奇的在事工簡介中發現,原來當初兩夫婦來到香港,就是因為遇上潘靈卓(《追龍》作者,隻身由英國來港到前九龍城寨宣教),因此便走去公園、後巷,向癮君子、流浪漢傳福音。

又是潘靈卓!!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