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11月 05, 2010

禱告 - 重要的不是內容

假如由你寫一篇文、一本書談祈禱,你會寫什麼?

楊腓力(Philip Yancey)可說是基督教界的暢銷作家、知名作家。他不是神學家,是《今日基督教》(Christianity Today)雜誌的特約編輯,也就是一位寫作人。08年,台灣校園翻譯了他的《Prayer: Does It Make Any Difference?》,就是這本《禱告》。

很想談一談這本書,不是它的內容,而是它的寫作。

無疑,Yancey是作家,會用許多格言作章節的開首,引用許多名篇、詩作、感人見證、小故事豐富內容,但關鍵不在這裡。關鍵在書原有的副題已直擊現代信徒內心「Does It Make Any Difference?」

問題在許多平信徒要的只是Ans不是Search

讓我們說清楚,講明白。雖然每家教會都說祈禱重要,但香港大部份教會其實最不重視的就是祈禱會。許多信徒都有疑問:

- 祈禱有用嗎?
- 祈禱是否只是一個傻瓜在自言自語?
- 耶穌會聽祈禱嗎?
- 耶穌怎能同時聽這麼多祈禱?
- 以前祈禱都無回應
- 點解其他人祈又得,我唔得?
- 點祈禱先叫正確?
- 為什麼神要人苦苦哀求長期禱告才應允呢?
- 多些人祈禱能力是否就大一點?
- 為何神不應允我懇切的禱告?
- 究竟是禱告回來的還是神早預定的?
- 神是否早預知我的禱告?

我們可以用神學很快處理這些問題,但現代人就是功利的、黃大仙般理解祈禱,傳道人有時也會搬出移山信心的禱告來鼓勵大家。Yancey不談神學,但卻一步一步,抽絲剝繭的,回應了上述問題。

簡言之,就是實用、實在,讓讀者能很輕鬆地得到他的答案,以及教導和鼓勵。

從受眾角度講耶穌

從編輯學來說,這不過是內容上的「可讀性」問題(另一面則是版面設計的可讀性)。重點不在作者究竟要說什麼,而是讀者想聽什麼,怎樣讓他們能聽下去、聽入耳。

其實,世界上不會有這麼多100分基督徒,甚至許多牧師、傳道人也不是。假如人人100分,也輪不到傳道人來牧養了。因此,解開這些信徒的心結,幫助他們成長,不在於從神學可以怎樣分析,一步跳到「正確答案」。最重要的,是與他同行。

Yancey做到了。從觀點看,《禱告》沒帶給我半點有關禱告的新知識,但我仍然看得輕輕鬆鬆,十分順心。香港的牧者、教會領袖,什麼時候才能從「編輯學」的角度來看牧養呢?

話說回來,似乎很少談禱告的書會深入分析公禱問題,許多談禱告的教導放在帶領公禱時都用不上。喜歡挑戰的信徒,無妨寫一本談公禱書。

補充:還是禱告吧

或許有信徒會說,重視祈禱不等如一定要去祈禱會,也可以在家中密室內禱告,這也是耶穌教導的(太6:5-8)。

是的,其實我也很怕韓式禱告,也知道有人嫌祈禱會常為了等人遲開,而決定在家私禱。問題不在個別有心的弟兄姊妹,而在看身邊的你、我、他,有幾多人重視禱告,而非重視禱告的果效呢?或許,神有時還害怕看到我們禱告的嘴臉啦!


禱告 ─ 讚美之泉
(詞、曲:鄭楷)

禱告,因為我渺小
禱告,因為我知道我需要明瞭
祢心意對我重要

禱告,已假裝不了
禱告,因為祢的愛我需要
祢關懷,我走過的你都明白

有些事我只想要對祢說
因祢比任何人都愛我
痛苦從眼中流下
我知道祢為我擦

在早晨我也要來對祢說
主耶穌今天我為祢活
所需要的力量祢天天賜給我
祢恩典夠我用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