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10月 04, 2010

沒有100%的基督徒

08年12月,陳喜謙牧師的《為何教會不像樣 ─ 論「教會觀貧乏症」的成因與解藥》出版,初版售罄,09年重印。受這啟發,馬保羅牧師今年寫了本《堂會確是一間有限公司:一位資深牧者的真情剖白》。香港教會終於願意把問題「攤開來講」。然而,他們究竟提供了什麼「答案」呢?

陳牧的《不像樣》內容其實有點雜亂,始終寫作過程中他曾經中風,大大影響了書藉的進度。書中就像福音機構、神學教育、教牧倫理、金錢管理、選執按牧、門徒訓練、宣教等討論,每樣談一點,有點泛泛。最詳細是按牧,談他們教會(香港西區潮語浸信會)的經驗,連唱什麼歌都說明,又太過仔細。大道理是返回聖經沒錯,但現實狀況那條線應該如何畫?書中其實沒有什麼簡明可依循的指引。

馬牧的《有限公司》篇幅同樣短小,內容就是談教會大道理與堂會在現世實為有限公司的矛盾,牧者當出入穿梭其間。像他在其中一處質疑:「假如我們眾堂會的大老闆耶穌基督要求我們變賣所有物業資產,分給窮人,然後孑然一身跟隨他,我們當中有哪一間堂會的牧者和長執會願意聽命?」(p.74)

聽起來一針見血,很理直氣壯。想深一層?馬牧的教會又會嗎?又或換個角度,假如真確定耶穌顯現,其他教會又不會嗎?其實馬牧最常提到的,是聖徒相通,過合乎聖經教導的門徒生活,這樣太過強調,發展下去僅會把堂會「俱樂部化」。

村上春樹在《遇見100%的女孩》有一段,提到那對100%情侶分開後,遇病失憶,康復後重新生活,「也經歷了75%的戀愛,或85%的戀愛。」我想,或許問題正出在這裡!

教會觀要講不難,看保羅書信已能舉一反四。問題是,世上根本沒有100%的基督徒和靈命完全成熟的教會,有的話也不用那位牧師來牧會了!

向經濟學偷師,假如有一家堂會,所有信徒的靈命是0分,另一家所有人是100分。信徒成長,0分堂會的信徒,開始會有些人成熟起來。相反,100分堂會擴展,新加入者不會一下子靈命100分。換言之,最終堂會總有些人較成熟,有些人較冷淡,現實教會就是有缺陷的教會、不完美的教會。

這樣就,並非我們不要應當追求更理想、更切合聖經教導的堂會和教會生活。僅想強調,在現實世界牧會,就是要面對這樣不如意的情況。期望教會人人有無誤的教會觀,未免太天真


想到這裡,我便記起《簡約教會》中提到的大原則,教會就像一個流程,不斷吸納新人(佈道傳福音),又不斷培育門徒(凡主所吩咐的都教訓他們遵守)。總不會人人起來事奉,但健康的教會,願意起來積極參與的應與會友人數成正比增長。

話說回來,能把問題放在陽光下曬一曬,總算走對路了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