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開始談世界各地看到的Church Planting Movement現象,先說印度,有些資料很提醒。其中一個例子,新增了>4000家教會,有>50,000信徒。平均一家教會>12.5人,這絕不是香港教會習慣的規模。
另一個地方,由1989年至2000年,教會至少由28家(都是小型的)增長至3277家,樂觀估計甚至有5400家,信眾25(悲觀估計)-37.45萬人(樂觀估計)。為何預測如此大差異呢?因為那兒是北印度一個暴力地區,89年首批差出去的6名當地宣教士在一年內全部被殺,至今仍是槍枝泛濫,外人很難廣泛調查。換言之,Church Planting Movement即使增加了數以十萬計信徒,仍不足以轉化整大片社區(當地人口約9000萬)。
星期五, 8月 20, 2010
Church Planting Movements 閱讀筆記 002
想不到,這書在Part 1引子部分,已給人很好的提醒。
一如許多西方著作,談Church Planting Movements,首先要弄清楚這「是」什麼。書採用描述而非定義方式,把這歸納為:a rapid multiplications of indigenous churches planting churches that sweeps through a people group or population segment.
接下來當然要指明Church Planting Movements「不是」什麼。而作者給我最大的提醒便是,Church Growth Movement的缺點。談教會增長,少不免注重「效率」,針對禾場,這本質上和「遍傳」福音是有矛盾的,大使命本就不求效率,越難接觸的末得之民越有需要。當我思考教會發展時,又有沒有不知覺地犯了「效率主義」的毛病呢?
一如許多西方著作,談Church Planting Movements,首先要弄清楚這「是」什麼。書採用描述而非定義方式,把這歸納為:a rapid multiplications of indigenous churches planting churches that sweeps through a people group or population segment.
接下來當然要指明Church Planting Movements「不是」什麼。而作者給我最大的提醒便是,Church Growth Movement的缺點。談教會增長,少不免注重「效率」,針對禾場,這本質上和「遍傳」福音是有矛盾的,大使命本就不求效率,越難接觸的末得之民越有需要。當我思考教會發展時,又有沒有不知覺地犯了「效率主義」的毛病呢?
星期二, 8月 17, 2010
Church Planting Movements 閱讀筆記 001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