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難怪如今有前科大副校長孔憲鐸的《從西方思維看中藥現代化》(與詹華強合著,香港三聯出版),當中藥的定質、定量、定製、定效,及要作醫學上的「雙盲測試」(即醫者與患者皆不知所試的是否研究中藥方)。

早前近剛看江獻珠所寫的《我食我思》(萬里出版),江是前聯合院書陳天機的太太,祖父正是太史蛇羹原創者,清末民初的江太史。她在書中一再指出,中菜絕不是中 國人所想的天下第一,什麼周恩來與戴高樂國宴後說的「法國菜不愧天下第二」(不是江說的,以前看張建雄的書說的)。外國人重視烹飪的傳授,食譜強調依著就 能做出來(可複製性),那是中、港、三地華人飲食系統所缺乏的。我打個譬喻,中國菜如今不個是家庭手工業對抗外國的產業制度聯盟,根本是兩個時代下的產 物。(想想唐人街的炒雜碎 vs 美國扒房 vs 日本壽司店)

我也略感意外,雖然早察覺到和與人談論過這方面的問題,想不到原來已糟至這一地步。據講中國廚師去參加國際烹飪比賽,已經到了可能十個頭獎僅取得一個回來的地步。不願知道,但又不能不面對,因為我始終是一個中國人。
退一步說,江女士一把年紀,行文很有板有眼,很舊式,不是這個時代的風尚。她的文章各識見,恐怕也只能在小圈子內流傳了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